生活中常見的幾種食物,可能我們不會在意,特別容易產生霉菌毒素,如果誤食會引發中毒等不良反應大家需要注意提防。
紅心甘蔗:
適宜的溫度會促使霉菌在甘蔗中繁殖。霉菌生長產生的毒素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危害。輕度中毒后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重者可發生陣發性抽搐,甚至死于呼吸衰竭。
關鍵要學會挑甘蔗。新鮮甘蔗外表色澤比較鮮亮,去皮后果肉應是白中帶黃。霉變的甘蔗表皮缺少光澤,有霉斑且質軟,甘蔗末端會出現絮狀或者絨毛狀的白色物質。切開之后,斷面色澤灰暗,結構疏松,果肉中會有黑色或紅色的絲狀物。
爛水果:
水果經過長時間貯存后通常會遭到微生物的入侵,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青霉,經過新陳代謝后它會產生展青霉素,這種物質會造成人體的胃腸道功能紊亂、腎臟水腫等病癥。
當水果發生部分霉變時,只把霉變部位去除后食用未必是安全的,因為展青霉素已經通過果汁擴散到了果實的其他部位。因此“爛水果”應立即全部丟掉,沒腐爛的部分也不要再食用。
壞瓜子:
很多人在嗑瓜子時,都吃到過“苦籽”。瓜子一旦發霉,其中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它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經常攝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風險。
平時吃到霉變的瓜子一定不要偷懶,要起身吐掉再用清水漱漱口。其實,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預防食物霉變。比如,購買瓜子時,如果發現包裝不清潔、已破損的不要買。
另外,購買時應盡量選擇小包裝。買回家后,最好在低溫、通風、干燥處保存(溫度最好在20℃以下,相對濕度在80%以下),并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有哈喇味的堅果
堅果中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儲存不當或長時間存放會產生酸敗現象,出現我們常說的“哈喇味”。堅果中油脂酸敗的產物,如果食用量大,輕者會引起腹瀉,嚴重者還可能造成肝臟疾病。
堅果商販一般不舍得把變質的堅果扔掉,在加工時加入大量鹽、花椒、大料、糖精、香精等掩蓋哈喇味,因此變質堅果時常會隱藏在咸味、五香味、奶油味的堅果中,相比之下,原味的、清炒的堅果品質相對會好一些。
綜上所述,生活中霉菌毒素的危害也是普遍日常存在的,我們除了能夠通過氣味、外觀、口感等多個指標來避免霉菌毒素以外,還可以利用檢測儀器,對可以食品進行抽檢,若發含有霉菌毒素或超標,拒絕食用,進行相應的處理,避免霉菌毒素對我們的傷害。
冠宇儀器霉菌毒素快速測試儀能夠快速定量檢測糧食、飼料、谷物、食用油、調味品等食品中黃曲霉毒素、T2毒素、嘔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適用于糧油監測中心、糧油飼料生產加工、食品加工貿易、畜禽養殖戶自查、工商質監部門用于市場快速篩查等。為我們日常食品安全把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