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4月和5月共發布4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統計發現,這4期抽檢信息共抽檢3773批次樣品,不合格食品66批次。
據統計,不合格食品涉及食用農產品、特殊膳食食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水果制品、酒類、肉制品、蜂產品、飲料、罐頭、糧食加工品、糕點、餅干、淀粉及淀粉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保健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16大類食品。其中,食用農產品不合格數量最多,有36批次,占不合格總數的54.5%。
這些食品不合格原因主要為農獸藥殘留超標、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超范圍或限量使用問題、質量指標不達標/質量指標與標簽標示值不符、重金屬污染超標、營養指標不達標/營養指標與標簽標示值不符。其中,農獸藥殘留問題居首位,有38批次,占不合格總數的57.6%;其次為質量指標不達標/質量指標與標簽標示值不符,有11批次。
另外,不合格食品中,有25批次食品來自線上網店,其中淘寶網有10批次,天貓有7批次,拼多多有2批次,蘇寧易購有2批次,京東商城有3批次,1號店有1批次。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市場監管總局已責成相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立即組織開展核查處置,查清產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從嚴處理;及時將企業采取的風險防控措施和核查處置情況向社會公開,并向總局報告以上報告來自食品伙伴網
綜上可以看出,食品的銷售渠道不止傳統的門店實體店超市商場等,網絡平臺銷售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監管部門不但要維護固有的檢測制度和范圍,更要加強網絡食品銷售渠道的食品安全抽檢力度,把好食品安全的大門。避免不合格食品的流竄。
食品加工貿易廠家也應加強食品安全意識,做好自檢,杜絕供應不合格產品。
各種網絡銷售平臺,實體商場、超市等食品產業鏈的終端單位和個人也應把好質量關,積極做好檢查抽查工作,確保貨源安全合格。
冠宇儀器以產品技術創新為依托、保障食品、藥品、環境、水質安全為己任 , 愿為政府執法部門、食品生產企業、種植養殖單位、消費者提供科學、公正、可靠、及時的檢測技術指導與服務。自主研發的產品有:農藥殘留快速測試儀、真菌毒素定量分析儀、ATP熒光檢測儀、ATP菌落總數檢測儀、膠體金讀數儀、熒光定量分析儀、熒光定量PCR檢測儀、多功能食品安全檢測儀、酶聯免疫檢測儀、藥物殘留及動物疫病檢測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儀、注水肉快速檢測儀、食用油品質檢測儀、環境監測設備、水質檢測儀器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測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