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南地區入夏明顯早于往年,炎熱的天氣讓食品安全尤需值得注意。日前,常州一名2歲男童一時貪嘴,吃了家中隔夜的炸雞后突然腹痛、嘔吐、全身皮膚呈烏紫色,被家長緊急送往常州市兒童醫院,所幸搶救及時。而讓他命懸一線的“罪魁禍首”,竟是隔夜炸雞中的亞硝酸鹽。
“孩子早上起床突然吐了,全身青紫,我們當時嚇得魂都沒了!”回想起兒子的經歷,兩歲男孩樂樂(化名)的媽媽仍心有余悸。“我們以為是前晚的雞蛋炒飯惹的禍,后來發現餐桌上隔夜的薯條炸雞少了很多,才發現可能還是因為樂樂吃了這些東西才中毒的。”
“現在他白白凈凈的,和入院全身發紫的時候判若兩人。”常州市兒童醫院小兒消化內科副主任史偉新對記者說,“當時做檢查發現,樂樂高鐵血紅蛋白分數達到40.7%,明顯高出正常范圍(<1.5%),符合亞硝酸鹽中毒的表現。我們隨即給予他亞甲藍、維生素C等輸液解毒治療。第二天樂樂皮膚青紫的情況就明顯好轉,隨后慢慢恢復正常。”
史偉新醫生表示,亞硝酸鹽中毒主要是由于攝入過多亞硝酸鹽或誤服工業用亞硝酸鹽而致。亞硝酸鹽多存在于腌制的咸菜、肉類和變質腐敗蔬菜中,部分新鮮蔬菜也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一般來說,攝入0.2~0.5克亞硝酸鹽即可引起中毒,3克可致死亡。而亞硝酸鹽中毒又稱為紫紺癥,最具特征性的表現是患兒的皮膚、黏膜、口唇、指甲會出現褐色、藍褐色甚至藍黑色,很容易辨認。常見的含亞硝酸鹽食物包括腌制食品、蓋蓋子久煮的蔬菜、家中的剩菜剩飯等。樂樂之所以中毒變成了“紫人” ,就是因為炸雞等食品隔夜之后產生了大量的亞硝酸鹽,他貪嘴吃了很多才導致了亞硝酸鹽中毒。
史偉新醫生建議廣大家長,夏天到來后應加強對孩子的監護,注意飲食衛生,剩菜如在高溫下存放過長時間不要食用;臘肉等腌制食品應盡量購買正規產品,且不能當作常規菜大量食用。一旦出現亞硝酸鹽中毒癥狀,可催吐并飲用大量清水后繼續催吐,反復多次,之后立即就醫。來源荔枝網
相應生產廠家也及時進行產品抽檢,做好亞硝酸鹽超標的規避工作。冠宇儀器生產的亞硝酸鹽檢測儀GY-1053亞硝酸鹽快速檢測儀能夠快速檢測肉類、肉類罐頭、熏肉、香腸、泡菜、腌制蔬菜等亞硝酸鹽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