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業請注意動物飼料中T-2毒素超標的話,豬牛雞等都會有相應的中毒現象嚴重的直接死亡。相當于隱含的劇毒,十分的危險,必須加以重視。
T-2毒素
由多種真菌,主要是三線鐮刀菌產生的單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TS)之一
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常見的污染田間作物和庫存谷物的主要毒素,對人、畜危害較大。
197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席會議上,把這類毒素同黃曲霉毒素一樣作為自然存在的最危險的食品污染源。
生化武器:“黃雨(yellow rain)”毒素 。
影響腸道分裂相細胞和淋巴系統。
1. 理化性質
倍半萜烯化合物。
4,15–二乙酰氧基–8–(異戊酰氧基)–12,13–環氧單端孢霉–9–烯–3–醇。
分子式C24H34O9;分子量為466.51;白色針狀結晶;熔點151~152 ℃。
易溶于極性溶劑,醇溶性(2.58 g/100 ml 甲醇)。
毒性穩定,放置6~7年或加熱至100~120 ℃ 1小時毒性不減 。
易感染污染農產品、飼料及食品而引起人、畜中毒。
2. 中毒機制
經呼吸道吸入T-2毒素引起中毒報道很少,主要是經口中毒T-2毒素經粘膜的吸收率較高,并可直接破壞粘膜的毛細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
主要作用于細胞分裂期增殖活躍的細胞及組織器官,如胸腺、骨髓、肝、脾、淋巴結、生殖腺及胃腸粘膜等,抑制這些器官細胞蛋白質和DNA合成。
該毒素還可引起淋巴細胞中DNA單鏈的斷裂。
T-2毒素還可作用于氧化磷酸化的多個部位而引起線粒體呼吸抑制,干擾能量和脂質代謝,影響細胞膜的功能及多種酶活性,從而引起機體過氧化損傷 。
3. 中毒癥狀
敏感程度:新生或未成年動物 > 成年動物
精神不振、嘔吐、采食量下降;鼻口腔發炎、潰瘍;皮下肌肉黏膜出血;皮膚紅斑,疥瘡或壞死
豬:
通常在采食后1h左右發病,呈現拒食,嘔吐,精神不振,步態蹣跚,唇、鼻周圍皮膚發炎、壞死,流涎,腹瀉和出血性胃腸炎等癥狀。
慢性中毒的豬,生長發育遲緩,并伴發慢性消化不良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癥狀。
成年母豬不孕,有的流產、早產。皮膚型的癥狀多從鼻和口角開始,腫脹和充血,繼后病變部位出現灰黃色或灰褐色的糜爛、壞死、潰瘍或結痂。
母豬也經常在乳頭周圍出現皮膚的病變。
2~3個月時常發生流產、弱胎、木乃伊胎或外觀正常的死胎;內臟器官出血、生長緩慢、僵豬等。
-豬對T-2 的LD50 為4mg/kg 體重:T-2毒素群已被確實證實具有影響 T 和 B 淋巴球的功能,造成免疫機能障礙,發生小豬早期的免疫抑制;
豬對HT-2 的LD50 為 2 mg/kg 體重:白血球缺少癥;血清總蛋白量降低;消化道的水腫和出血病變;肝臟和腎臟的變性病變。皮膚炎癥
牛:
飼料含50 ppb毒素,胃腸道充血水腫,被瘤胃中和;
0.32~0.46 ppm,瘤胃和皺胃出現潰瘍、血便等反應,食欲不振、脫水、體重減輕等;
更高劑量,凝血時間延長,谷草轉氨酶升高;
泌乳期奶牛:T-2毒素殘留在乳汁中
對T-2毒素等有一定的抵抗力,但無反芻能力的犢牛敏感性較高。
急性型:在采食后24~48h左右發病,表現精神沉郁,被毛粗亂無光澤,反射減退,共濟失調,可視黏膜充血或蒼白,食欲和反芻廢絕,胃腸蠕動減弱或消失,屢發腹瀉,糞便混有大量黏液、偽膜和血液,并常伴發齒齦炎和口炎。病情發展到中后期,則顯現出血性體征,如黏膜、皮下出血點(斑)、鼻衄、血便和血尿等。慢性型,胃腸炎和出血體征同急性型,只是病程緩慢,而突出表現粒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癥狀和出血性體征。
雛雞:
增重遲緩,羽毛缺乏光澤,兩腿間增大,膝關節增粗,直立困難,步態蹣跚;雞冠和垂肉淺淡或發紺,食欲大減或廢絕,唇、喙、口腔、舌及舌根乳頭、嗉囊和肌胃出現糜爛、潰瘍和壞死。
成年雞產蛋減少,肉雞增重降低,并出現異常姿勢和各種神經癥狀。
病檢:膝關節骺板軟骨呈灰白色錐形膨大,向干骺端嵌入
組織學:骺板軟骨深層有帶狀變性、壞死
綜上所述,養殖業的單位及個人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意識,避免因飼料含有過量的真菌毒素類引發病變和死亡等現象。
GY-710真菌毒素殘留定量分析儀能夠快速定量檢測糧食、飼料、谷物、食用油、調味品等食品中黃曲霉毒素、T2毒素、嘔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殘留定量分析儀適用于糧油監測中心、糧油飼料生產加工、食品加工貿易、畜禽養殖戶自查、工商質監部門用于市場快速篩查等。
http://www.www.yygrwhg.com/products-zh-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