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食品又叫有抗食品。抗生素主要是由細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或人工合成的類似物。20世紀90年代以后,科學家們將抗生素的范圍擴大,統稱為生物藥物素。主要用于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類疾病,一般情況下對其宿主不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因為出于治療、預防疾病和促進動物生長的需要,養殖戶存在不合理使用甚至“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所以抗生素廣泛存在一些養殖類食品中。市場上主要的有抗食品有:雞肉,豬肉,牛奶,雞蛋,蜂蜜,各種魚類等等。
1、使人體產生耐藥性,從而在人們患感染性疾病時抗生素無法發揮作用,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長期食用“有抗食品”相當于低劑量服用抗生素,人體耐藥性會相應增強,免疫力下降,還可能會引發過敏等不良反應,即使是微量,也能使人出現蕁麻疹或造成過敏性休克。經常攝入有抗食品,食品中的抗生素會進入人體,并產生蓄積,時間長了,體內的細菌都會由于不斷接觸各種抗生素,從而在其作用下產生變異,出現耐藥的細菌株,并不斷傳代,形成具有耐藥性的細菌株。由于抗生素濫用,加上有抗食品的增多,細菌耐藥性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了。這就等于在人體內埋下一顆“隱形炸彈”,將來一旦患病,很可能就“無藥可治”。
2、對嬰兒和兒童的危害。
有抗食品對嬰兒和兒童的危害遠大于對成人的危害。母親在懷孕時經常食用有抗食品,抗生素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并進行蓄積,胎兒在出生后,就會產生對抗生素的耐受。這樣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青島市兒童醫院一項最新統計顯示,50%以上的小寶寶對常見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性。《羊城晚報》披露:一早產兒竟然對頭孢、泰能、馬斯平、復興達等七種抗生素均有耐藥性。廣州市婦嬰醫院一項統計顯示,70%的寶寶對少則一種、多則數種的抗生素出現耐藥性,發生耐藥性的人數和耐藥程度較過去明顯增加。兒童的生殖、免疫、神經等系統正在快速發育中,新陳代謝要比成人快得多,從食品中吸收有害物質也多,因此“有抗食品”對兒童的危害程度要比成人嚴重得多。一些抗生素,例如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大量殘留在人體內,兒童會出現耳聾,成人則會影響腎臟;四環素濫用會對成人造成肝臟損害,對兒童影響牙齒和骨骼發育;而氯霉素的濫用極易損害人類骨髓的造血功能,并由此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等等。新生兒耐藥現象可能與準媽媽在孕期、孕前濫用抗生素有關,也可能和她們食用“有抗食品”有密切關系。由于幼兒和兒童不具備自己選擇食物的可能性,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食物的選擇,盡量把看不見的危害排除在餐桌之外。
如何防范?
消費者要注意識別“無抗”標識。家長在購買食品特別是乳、肉、蛋等畜產品時,不僅要選擇品牌和生產廠家,還要留心包裝上是否具有“無抗生素”的相關標識或說明。消費者選購食品時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衛生狀況和保質日期上,擔心不潔食品和變質食品會導致“病從口入”,有一些衛生達標但抗生素殘留超標的所謂“合格”食品,可能隱藏著更多的禍端。在選擇食品時,盡量選擇大品牌的產品,現在有的牛奶已經開始加注“無抗”的標志了。而且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已經正式掛牌,“有抗食品”有望現出“原形”。國家食品安全方面以及檢測方面的不斷發展完善,國家會強制企業在其產品進行“無抗”標注,這就會有利于消費者進行選擇。
冠宇儀器抗生素殘留檢測儀通過反射光譜法測試CT線強弱程度可以定量檢測抗生素殘留(青霉素類、磺胺類、喹諾酮類、四環素類、頭孢類、酰胺類等抗生素殘留)含量;抗生素殘留檢測儀廣泛應用于養殖場、水產市場、水產深加工企業、檢驗檢疫單位等使用。冠宇儀器可以為食藥監系統、農業系統、畜牧系統、漁業系統、食品企業等提供專業的檢測產品、先進的技術支持和高效的整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