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20年第27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21類610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604批次,不合格樣品6批次。
不合格產品中,食用農產品不合格3批次,分別為紅花崗區華聯生活超市銷售的花生米,黃曲霉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貴州合力購物有限責任公司三穗分公司銷售的、來自貴陽數字化禽蛋配送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的正太春鮮烏骨雞白條,甲氧芐啶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興義市億客隆購物廣場銷售的西芹,辛硫磷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黃曲霉毒素B1是一種強致癌性的化學物質,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對肝臟的損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規定,花生及其制品中黃曲霉毒素B1的最大限量為20μg/kg。黃曲霉毒素B1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業采購時未嚴格挑揀原料并進行相關檢測,或原料的采收和儲運條件控制不當導致產品受到黃曲霉霉菌污染、產毒;也可能是產品加工過程中工藝控制不當。
甲氧芐啶屬于二氨基嘧啶類藥物,常與磺胺類藥物一同使用,以達到抗菌增效的效果,所以又稱為磺胺增效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規定,甲氧芐啶在家禽肌肉組織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50μg/kg。甲氧芐啶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養殖者未嚴格執行休藥期有關規定,違規使用獸藥。長期攝入甲氧芐啶超標的食物,可能造成其在人體中蓄積,產生耐藥性。
辛硫磷是生產中常用的廣譜性有機磷殺蟲劑,以觸殺、胃毒作用為主,無內吸作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規定,葉菜類蔬菜中辛硫磷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05mg/kg。造成辛硫磷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種植戶過量施用,或未嚴格執行休藥期有關規定。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還有調味品不合格2批次,分別為貴州省樂滿家超市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水城縣滿全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苦蕎醬油,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鐘山區樂滿家超市官廳店銷售的、標稱凱里市玉壽堂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凱里香醋,經貴州省檢測技術研究應用中心檢驗發現,其中總酸(以乙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醬油》(GB 2717-2018)規定,醬油中的菌落總數5次檢測結果均不超過5×104CFU/mL且至少3次檢測結果不超過5×103CFU/mL。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企業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溫度等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總酸是食醋的品質指標之一,對于釀造食醋而言,總酸含量越高說明發酵程度越高,食醋的酸味也就越濃。《釀造食醋》(GB/T 18187-2000)規定,釀造食醋中總酸含量應不低于3.50g/100mL。總酸含量未達標提示有勾兌等假冒偽劣的可能。造成總酸含量未達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過程工藝控制不嚴,未達到發酵所需的時間;或者是產品配方存在缺陷。
此外,還有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不合格1批次,為望謨縣付家干貨店銷售的、標稱貴州美本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原味花生,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油脂是否氧化變質。隨著油脂氧化,過氧化值會逐步升高,一般不會影響人體健康,但過高時可能會引發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堅果與籽類食品》(GB 19300-2014)規定,熟制的其他堅果與籽類產品中過氧化值的最大限量為0.50g/100g。過氧化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對生產所用原料把關不嚴,使用了已經發生氧化的原料,或是產品在儲運過程中環境條件控制不當導致產品發生氧化酸敗。
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糧食、蔬菜和水果是人們生活必備食品,食品的安全問題既是最基本的質量要求,也是關系到人民健康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