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食品風潮近幾年一直高居不下,自制食品主打純天然、無添加、干凈衛生等等的字眼,無不讓我們蠢蠢欲動。下邊解析兩種火爆自制:葡萄酒、水果酵素,一起來了解自制的食品是否真的安全。
一.自釀葡萄酒
事實 1:極易被雜菌污染
現在一些家庭會選擇自釀葡萄酒,但這同樣存在風險。它最大的問題在于可能被雜菌污染。工業生產的葡萄酒在釀造過程中滅菌的操作要求很嚴格,如果混入雜菌,會破壞葡萄酒的正常發酵,影響酒的口感。更有甚者,如果滅菌不徹底,雜菌很可能在里面生長,從而產生有毒物質,這也是自釀葡萄酒普遍存在的問題。
另外,相比工業生產中使用的釀酒酵母,家庭釀酒所使用的酵母品種不一定能耐受較高濃度的酒精,因此最終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也可能不夠高,不足以抑制雜菌生長,這也增加了安全風險。
事實 2:甲醇更高
自釀葡萄酒往往還面臨甲醇更高的風險。由于植物細胞壁中含有果膠,在發酵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甲醇。工業化生產葡萄酒時,一般會通過前處理、改良菌種和改善工藝等方法來降低甲醇含量。因此,工業生產的葡萄酒中甲醇的殘留量更可控,并且必須符合相應的食品安全標準,甲醇的風險小得多。
而家庭自釀葡萄酒,由于受技術條件、知識水平的影響,很多人并不知道這樣的操作,更不知道如何盡量減少甲醇的產生。所以,自釀過程中的甲醇含量往往不可控,可能風險更高,千萬別敞開喝啊。
二.自制水果酵素
“酵素”一詞來源日本,它其實就是“酶”的意思。但市面上的“水果酵素”產品一般指水果發酵得到的混合物,里面的成分主要是水、糖、果酸還有少量的酶,跟酵素的本義——酶已經是天壤之別了,它宣稱的好處跟酶也沒有什么實質的關系,只是披著舶來詞匯在營銷而已。吃水果酵素并不會有什么好處,反而可能增加安全風險。
制作“水果酵素”時經常需要加入大量的糖,含糖量通常在 10% 以上,多喝會增加糖的攝入。家中如果有肥胖、糖尿病等人士,這種水果糖水并不適合他們飲用。
事實 2:雜菌污染
自制“水果酵素”利用的是自然發酵,這個過程跟自釀葡萄酒是類似的,只是用于發酵的水果不限于葡萄。水果在發酵過程中極易受到雜菌(如霉菌)污染,因此家中生產出的“水果酵素”,控制不好,就可能只是“水果發霉泡出的水”。
事實 3:亞硝酸鹽和甲醇
大家都知道,腌咸菜等食物,有很多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一種已被確認的致癌物質。采用自然發酵的水果酵素,由于菌種不易控制,往往會產生更多的亞硝酸鹽;由于工藝限制,往往也可能產生更多的甲醇。
自制食品同樣存在安全風險,如果不了解自制食品背后的科學和安全風險,盲目自制食品,中招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以大家要關注日常食品健康安全。不要盲目跟風自制,日常食物也要注意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