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福建省福州市開展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開展以來,堅持將督導檢查將貫穿始終,力爭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記者近日獲悉,截至10月下旬,福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共計立案查處食品類案件276起,罰沒金額373萬元;聯合開展生產環節非法添加專項整治,共出動執法人員1316人次,檢查食品生產企業426家次,檢查發現問題企業36家,責令整改36家,立案查處1家。
據了解,自9月中旬起,福州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牽頭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等6部門開展全市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在推進聯合整治行動過程中,福州市堅持創新機制,實施了多項特色做法。在食用農產品檢測方面,福州市政府出臺食用農產品檢測獎補政策,將批發市場、大型商超、“農+超”改造市場等食用農產品集散源頭作為重點,采取以獎代補模式,對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實行“批批檢”,對水產品獸藥殘留等高風險項目實行批次抽檢。截至目前,首期獎補資金379余萬元,共有3家批發市場、19家“農+超”改造市場配備1384臺追溯秤,實現食用農產品追溯管理;4家批發市場、7家食品經營企業自主建立檢測室,開展食用農產品批批檢(抽檢)達34萬余次。

晉安區市場監管局引入第三方機構首批選取8家轄區內經營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展開全面排查,為精準監管、高效執法提供專業支持。倉山區市場監管局在食品生產環節非法添加專項整治中,首次將購買第三方評估服務與執法檢查相結合,由第三方評估機構助力開展全面排查。在福州市級主流媒體開設“幸福郵箱”專版,發動群眾建言獻策,已發布兩期。全面推行“訴轉案”,依托12315、12345等投訴舉報平臺,深挖投訴件中可能的案件線索。目前,共立案食品類“訴轉案”案件28件。
在保健食品方面,福州市場監管部門強化宣傳引導,開展保健食品現場宣傳活動81場,發放宣傳材料近萬份,提高了老年人等相關群體的防騙意識。市、縣(區)、所三級一線特食監管人員100余人參訓,有效提升了基層執法水平。截至目前,聯合行動共出動人員1590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主體1145家次,接受群眾投訴舉報16條,查處問題2起,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起。
在校園食品安全方面,共開展校園食品安全風險隱患自查3077戶次,發現食品安全問題(隱患)290個,其中261個已完成整改。全市各類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達93%,其中7個縣(區)各類學校覆蓋率達100%。聯合行動開展以來,共計培訓各類學校食堂從業人員1293名,發放培訓資料4126份,約談學校食品安全負責人127人次,撤換食品原料供貨商1家,立案查處2起。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聯合行動還深入開展蔬菜農藥殘留及農藥專項整治、禽蛋獸藥殘留及獸藥專項整治、生豬屠宰專項整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整改提升等專項行動。截至10月中旬,福州全市共檢查農(水)產品生產經營主體1019家次,出動執法人員2787人次,立案查處4起,發現并處理問題57起,銷毀問題農產品1.3116噸,涉及金額2.295萬元。共沒收并無害化處理私宰鮮肉2741公斤,搗毀窩點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