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作為人類農業科技的進步,已經是現代化農業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源,減少農作物病蟲害,增加農產品產量,提升農產品質量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人們在防治農作物病蟲害過程中會導致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量越來越高,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經濟效益和人民的飲食健康,不合理和超劑量的使用也破壞了農業生產的生態環境。我國就多次爆出由于農藥殘留超標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由此可見 農藥是一把“雙刃劍”,農藥殘留問題已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
什么是農藥殘留?
農藥殘留是指農藥使用后殘存于環境、生物體和食物中的農藥母體、衍生物、代謝物、降解物和雜質的總稱。目前所使用的農藥按其化學結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1)有機磷農藥(甲胺磷、敵敵畏等);(2)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3)氨基甲酸酯類農藥(西維因、葉蟬散、涕滅威、呋喃丹等);(4)有機氯農藥(六六六、滴滴涕等)等。有機氯類農藥我國于1986年全面禁止有機氯類農藥在農業上的使用,但由于有機氯類農藥化學性質穩定,難以被降解,仍有導致蔬菜中有機氯農藥殘留超標的可能;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具有廣譜、抗藥性小、藥效迅速和良好的擊倒作用等優點,相比于有機磷類農藥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具有毒性更小、對環境和食品的污染輕、藥效持續時間短等特點,有可能作為新一代高效低毒農藥的代表得到推廣使用,并逐步取代傳統農藥成為主要的農藥使用品種;而有機磷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農藥品種,在蔬菜中具有較高的檢出率;高毒禁用農藥,特別是有機磷類農藥仍為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的主體;更是菜農首選使用的一類殺蟲劑。針對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 科學工作者在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快速檢測技術方法
常規的農藥殘留分析方法如液相色譜法(HPLC)、氣相色譜法(Gc)、質譜(Ms)法等,均存在著樣品前處理復雜、儀器設備昂貴、分析費時長、要求熟練的技術人員才能完成等問題。由于這些方法不能滿足樣品現場快速檢測的要求,迫使人們運用新的原理和方法去開發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方便快捷、準確安全的快速檢測新技術。目前國內主要的快速檢測方法有生物檢測法、儀器分析法、免疫分析法、酶抑制法等。
農藥殘留檢測儀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根據酶抑制法結合分光光度原理研制的,這種檢測儀檢測結果以抑制率表示,具備數據的實時上傳功能,因此能夠滿足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以及監管需要,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正朝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然而目前配套的儀器只是起到定時和恒溫的作用,結果仍需通過肉眼進行主觀判定,市面上雖有些檢測儀增加了自動判讀功能,但由于受限了色值的采集技術,檢測靈敏度不高,加上現有的快速檢測農藥殘留的速測卡均存在著折疊反應不充分,檢測時間較長、抗干擾能力較差等問題,亦對結果判斷造成較大干擾。
針對目前快速檢測方法仍然存在的問題,河南冠宇儀器公司經過了長時間的技術攻關,開發了全新的農藥殘留檢測儀GY-NC10,并結合先進的專利數據采集技術,國內首創地研制出了全新一代農藥殘留檢測儀器,農藥殘留檢測儀基于酶促反應動力學原理,被測樣品如含有機磷類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將會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影響顯色體系的反應速度,通過測定顯色體系吸光度隨時間的變化率來測量待測樣品中的農藥殘留量(抑制率)。較傳統的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效率提高兩倍以上,檢測范圍更廣。
農藥殘留檢測儀可廣泛應用于各級政府蔬菜檢測中心、農貿市場、超市、環保機構、蔬菜種植基地、飯店、車載及實驗室等食品安全檢測與監控場所等單位對果蔬中農藥殘留的檢測。檢測功能齊全、智能程度高,可廣泛應用于蔬菜、糧食、瓜果、茶葉、桑葉、煙葉等農產品中有機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類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
結論與展望
酶促反應動力學原理作為目前農藥殘留快速檢測的主流技術,仍將繼續廣泛地應用于各應用于各級食品安全監督部門、各級食品安全監測部門、蔬菜生產基地、蔬菜批發基地、農貿市場、食品超市、食品安全檢測流動車、衛生防疫、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蔬菜、水果中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對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果蔬流通快,生產中農藥使用種類多,為實現快速、準確、方便地檢測多種農藥殘留,對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的快速檢測方法必將更加快速、方便、準確、適用性更強,而農殘快速檢測儀器也將朝著智能化、自動化以及高通量化的方向發展。